新天水微评| 农田变垃圾场,既碰“民生底线”又越“耕地红线”
新天水微评| 农田变垃圾场,既碰“民生底线”又越“耕地红线”
新天水微评| 农田变垃圾场,既碰“民生底线”又越“耕地红线”
新天水评论员 马静
据中国三农发布报道,近日,宁夏银川西夏区兴泾镇黄花村村民反映,他们村有三百多亩耕地成了大型垃圾场,有的田里垃圾甚至堆了三米多高,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不能耕种了。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,但从此次报道情况来看,宁夏银川西夏区兴泾镇黄花村耕地变垃圾场问题可以说是触目惊心,令人痛惜。从视频和当地群众反映来看,百亩耕地上堆放着生活垃圾、白色废料和建筑垃圾。这些垃圾已经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,影响到了其他的农田,如果继续放任,垃圾还将侵占更多耕地。
从报道的视频内容看,早在2020年村民曾向当地多个部门反映该问题,但事情至今既没有说法,也没有解决。不仅如此,有关部门甚至还试图掩盖问题,仍然心存侥幸,“顶风作案”。银川西夏区“农田变垃圾场”事件就是有关部门规避问责、弄虚作假,监管不力、执法不严等造成不良后果,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来隐忧,性质恶劣。
本应该生机勃勃,收获累累的农田上,垃圾却堆放成山,不论是谁都会感到痛惜,肥沃的百亩土地变身垃圾场,影响的不仅是当地村民,还有国家一直坚守的“耕地红线”。
保护耕地,严是硬标准。对于被报道的银川农田堆放垃圾事件而言,要加快整改查处,既处理事,又处理人,以“零容忍”的态度,坚决问责对垃圾侵占耕地行为不制止、不纠正、不查处,置破坏耕地行为、损坏当地人民群众利益于不顾的相关单位及人员,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。对于其他地方而言,也要引以为戒、举一反三,查找自身不足,坚决防止此类事件发生。
1、凡注有“新天水讯”的稿件,均为天水日报社版权稿件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“新天水”,并保留“新天水”电头。
2、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新天水客户端(网站)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